其他
贺江文化(音频)| 贾平凹:贺州油茶(贺州本地话)
贾平凹,1952年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,著名文学家。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,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。现为全国人大代表 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 、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、西安市文联主席、《延河》《美文》杂志主编。
2019年11月19日,贾平凹先生到访广西贺州,在梁文萍女士(梁妈油茶创始人)和暨南大学方言中心学生李林欣博士等人的陪同下,先后走访了贺州多个文化景点。其中,“贺州油茶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此行之后,便撰写了《贺州见闻》一文,以表心中所感。
本文原载《人民文学》2020年第5期,原题为《贺州见闻》。
据说这里曾经是山与海争斗之地,厮杀得乌烟瘴气,至今人们还习惯多吃姜蒜,而现在作为特产的黄腊石,可能也是那时凝固的血。后来,海要淹没山的时候,海气竭而死,山也只残存了峰头。
高速路就在这样的山中穿行,偶尔到一处了,山突然就躲闪开来,阔地上便有了楼房屋舍,少的就是村镇,多的则为县城了。而躲开的山远远蹲着,好像是栽了桩要围篱笆,也好像是狗在守护。
我还纠结着那场山与海的战争:多大的海呀就死了,水原来也是一粒一粒的,水死成了沙子?!
贾平凹(中)和友人合影留念
街巷里货栈店铺很多,门面都有小造型,或挂了幌旗,或吊上灯笼,布置了真花和假花,甚至一根麻绳拴了硬纸片儿就在门环上:“只做你爱吃的味道”,“女人不可百日无糖”,“老地方今夜有梦”,“我有酒,你有故事吗?”老板或许是文艺青年,招揽着小情小调的顾客,觉得有些花哨和轻浮,想想这也是时代风尚,便浅浅地笑了。
但那挑着担子叫卖的油茶、用竹签扎着吃的菜酿,以及小摊上的山稔子、黄荆子、野百合、五指毛桃,使你知道了这里的特产和特色。更有街巷里的黑石路,千人万人走过了,已经漆明油亮,傍晚时闪动着辉,它是一直在明示着镇子数百年的历史。
我在那里故意滑了一跤,用手去抚摸像皮肤一样细腻的路面,我知道,路面也同时复印了我的身影。
美丽的黄姚古镇
三美味健康的贺州油茶
贾平凹先生题字
这油茶不是那种茶树籽榨出的油,也不是用炒面做成的茶羹。而是把老姜和大蒜切成碎末和茶叶搅和一起在鏊子里炒,炒出了香,就用小木槌捣砸,然后起火烧锅,还要捣砸,边添水边捣砸,不停地捣砸,直到汤汁煮沸,捞去渣滓,油茶就做好了。菜酿的酿原本是一种面皮包馅的蒸煎烹煮,但这里不产面粉,就豆腐、辣角、冬瓜、鸡皮、桃子、香蕉、猪肠、萝卜、兔耳、瓜花、茄子、豆芽、韭菜,没有啥不可包上肉馅、菇馅、花生馅来酿了。
丰富多样的油茶佐料
我是喝第一口油茶时,觉得味怪怪的,喝过一碗,满口生香,浑身出汗,竟然上了瘾,在贺州的那些日子,早晚要喝两碗。菜酿也十分对胃口,吃饱了还再吃几个,每顿都鼓腹而歌。我说我回西安了也试着做油茶菜酿呀,陪我们的朋友说那不行的,这里曾经有人去了外地开专卖店,但都因味道变了失败而归。这或许是有这里气候的原因、水的原因、所产的食材的原因,或许也是天意吧,只肯让贺州人独受。那么,我说,要长寿就只能以后多来贺州了。
诵读:董建青,任职于邮储银行贺州分行
方言点:广西贺州八步区桂岭镇本地话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本期编辑丨章策
审读人员丨老甘
责任编辑丨老甘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嘿,往期回顾呢?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钟运渔:贺州小吃:牛肠酸(公会客家话)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